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,以及國際原油價格的大幅降低,今年上半年我國閥門的產量和出口量雙雙下降。國際石油價格劇跌,水電、風電等綠色能源的需求增加,以能源產品為主的閥門企業的市場萎縮,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,行業轉型升級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。
日前公布的2015年6月份匯豐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(PMI)終值為49.4,低于市場預期的49.6,略高于5月份的終值49.2,但該數值連續4個月低于50榮枯線。6月份,產出指數小幅回升,新訂單和新出口訂單指數重返50上方;但制造企業繼續減員,導致就業指數降至46.6,為2009年2月份以來最低。此外,5月份,全部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(PPI)同比下降4.6%,已連續下降39個月,冶金工業PPI已連續43個月下降。
第一季度,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的101家鋼鐵企業共虧損9.87億元,與去年同期相比減虧70.39%。其中,主營業務利潤為-110.53億元,同比增虧45.04%,這表明中國鋼鐵企業主業盈利能力進一步下降。雖然鐵礦石價格下降帶來的成本下降幅度為500元/噸~550元/噸,鐵礦石高端產品的閥門產業由于市場容量較少,同質化競爭更加激烈。在這種大氣候下,在閥門產業里的最大用量的球閥、閘閥和截止閥也是如此,其中截止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。
2015年以來,我國鋼管產量增速已高于我國鋼材總產量的增長速度,但鋼管中的無縫鋼管和焊管出現明顯的兩極分化,無縫鋼管產量同比出現了下降,今年我國無縫鋼管產量可能低于去年的水平,預計全年無縫鋼管產量為2900萬噸左右。
工業互聯網是由“智能機器”+“網絡”+“工業云平臺”構成的“端管云”架構,能夠實現機器與機器、機器與人、人與人之間的全面連接交互。這種互聯不是數據信息流的簡單傳遞,而是融合了智能硬件、大數據、機器學習與知識發現等技術,使單一機器、部分關鍵環節的智能控制延伸至閥門生產全過程,促進了實現無人工干預條件下的機器自組織、自決策、自適應生產,為像閥門智能制造的實現奠定了互聯基礎。
工業互聯網使得生產可定義。傳統閥門生產極大地依賴固定模具和固定生產線,原材料、機器、設備組和其他生產設施均按照最大生產需求配置,在閑置生產時段易造成極大浪費,生產過程中也無法靈活調整分配。在工業互聯網條件下,機器和開源硬件的智能控制由軟件完成,并通過互聯將智能控制鏈條延伸至生產的各個環節,推動生產流程向可通過軟件定義、管理和執行的智能化方向轉變。比如,軟件可以計算生產需求,靈活調整原材料庫存;可以升級機器功能,加大其生產能力和適用范圍;可以實現設備智能調配,按需配置其生產任務和工作負載,最終實現智能生產。
工業互聯網使得生產動態可調整。傳統閥門企業的生產過程協同只能在企業內部各個部門之間、不同車間之間實現小范圍協同。工業互聯網突破了時空界限,集成了供應鏈、客戶關系、制造執行、企業資源等系統,為整個供應鏈上的企業和合作伙伴搭建了信息共享平臺,將生產過程協同擴大到了全供應鏈條甚至是跨供應鏈條上,實現了全生產過程優勢資源、優勢企業的網絡化配置,實現了真正的社會化大協同生產。